推窗就见绿、下楼就是小花园、不到百米的小巷里放置了不同类别的垃圾桶……这样整洁、舒心的居住环境并不在高端楼盘,而是贵阳市的老旧小区之一——南明区新华路街道新华社区岑家花园。
贵阳市作为4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2018年以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工作要求,系统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根据工作要求,2020年,贵阳须完成“市区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0%,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任务目标。那么,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
市内各地积极创建示范小区
新华社区是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曾在这里居住多年的杨洋告诉记者,以前岑家花园比较脏乱,有人将装修垃圾随意堆放,附近餐馆的垃圾也经常洒漏在路上,引来不少苍蝇蚊子。“没想到,才几年这里的变化这么大。”杨洋听老邻居说,自开始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以来,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引导,带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餐厨垃圾也实现了日产日清。这一来,环境越变越好,大家的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不只是岑家花园,如今,贵阳市各区(市、县)都在积极创建、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贵阳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和贵阳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出台《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从政策层面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贵阳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等带头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市共800家公共机构、1883所学校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公共机构打造了3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生态文明机关创建标准,列入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考核内容。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贵阳市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贵阳市还将金华园小区、黔灵山公园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尤其是黔灵山公园,它不仅是贵阳市对外展现旅游文化魅力的“名片”,也是贵阳人钟爱的休闲场所。每天,这里都有不少游客和市民,将之打造成为公园类垃圾分类的试点,更具示范效应。这也是贵阳市积极探索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举措之一。
居民意识需提高
设施建设需加强
多数市民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有意义的事情,但真正落到具体行动上时,个别人“嫌麻烦”。在一些小区,尽管有实行奖励办法,但是还是有部分居民仍未习惯将垃圾分类投放。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固然有当地在政策或者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也需要居民的配合。”在社区负责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的张晓说。
此外,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快。家住云岩区贵山苑的李婷是一名环保人士,一直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但她居住的小区还未开始垃圾分类投放。“楼下的垃圾箱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没有设置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桶。”李婷说。
据了解,贵阳市的垃圾收运车辆多数不分垃圾种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全部都混装在一个车里运走、处置。这一来,也失去了前期分类的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已举行70余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示范片区创建、收运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目前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点包括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终端建设比较欠缺等。
基于此,贵阳市将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一方面,继续完善分类收运设施。目前,全市共配置厨余垃圾桶26299个,可回收物桶12021个,有害垃圾桶2584个,其他垃圾桶28075个;配备厨余垃圾收运车50辆,可回收垃圾收运车260辆,有害垃圾收运车6辆,其他垃圾收运车479辆,建有153个转运站,强化前端分类工作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分类处置设施和加快终端设施建设。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有害垃圾暂存、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和其他垃圾处置设施的基础上,对餐厨垃圾处置设施进行扩建,处理能力将提升至535吨/日;推进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置(处理能力共计600吨/日)、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置点(处理能力共计300吨/日)、可回收垃圾处置(处理能力为600吨/日)以及大件垃圾处置(处理能力为200吨/日)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贵阳还将加快推进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全市有3305个居民小区具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条件,将采取公开曝光、通报批评、诚信惩戒、约谈问责等措施,督促街道(乡、镇)和公共机构做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学习借鉴杭州、广州等先进城市经验,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谁受偿”的原则,建立健全贵阳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补偿和环境综合治理。
同时,市区两级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调动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力量进家入户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高分类意识。